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物管文摘 > 一家之言
物管文摘 Experience
一家之言
他山之石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电 话:027-87750488   

地址:洪山区珞狮南路雄楚广场A4栋6楼

 
一家之言
公共排污管堵塞的责任到底属于谁?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4/25 11:45:12 阅读次数:

《现代物业(上旬刊)》2009年第02期 作者:毛志远;

在物业管理工作中,尤其是住宅物业的物业管理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公共排污管堵塞,污水倒灌导致低层业主室内淹水受损而责任难以认定的问题。既使是法院的判决,也先后出现有判开发商赔偿、判楼上业主共同赔偿、判物业管理公司赔偿等多个版本。

同样的事情,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判决结果呢?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对有关公共污水管堵塞的责任确定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归纳小结。笔者希望该小结,能为广大业主、一线物业管理者、开发商规范自己的行为、规避自身的责任,带来一些帮助。

责任主体一:开发商

开发商作为房屋和配套排污管道的建设和施工单位,即产品(房屋排污管)的生产者,当产品(房屋排污管)出现问题,首当其中的责任主体当然是开发商。

一般判定管道是否属于开发商的责任,需要把握两个准则,其一是保修期准则,即出现堵塞的排污管是否在保修期之内。按照《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的规定,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房屋给排水管道最低保修期为2年。当然,这里提及的只是最低保修期限,只要业主愿意,也可以在购房时和开发商进行协商约定更长的保修期,具体以双方签订的购房合同及房屋质量保证书的约定为准;其二是事实性准则,即出现堵塞的排污管的实际状况,可以证明责任主体为开发商,如笔者曾遇到一起使用达三年的排污管堵塞返水的问题,究其原因,是通过架空层的排污管未接入污水井,三年来大量的污水直接流入架空层内,直至三年后架空层局部污水积满,于是发生排污管堵塞返水问题。使用三年才发生排污管堵塞倒灌,相对于给排水管道二年的保修期限,是早过了保修期的,但排污管未接入污水井的事实是不可否认的,因此,责任仍然应该由开发商承担。

依笔者的经验,以上保修期准则和事实性准则之间,既是相互依存的,也是相互独立的。所谓相互依存是指,当排污管在保修期之内,排污管的实际状况存在设计缺陷或施工缺陷,则可以认定为开发商的责任,反之当排污管在保修期之外,排污管的实际状况也不存在设计或施工缺陷,则可以认定不是开发商的责任;所谓相互独立是指,当排污管堵塞的原因非常明确,如排污管倒坡、路径过长、未接通等,既使公共排污管已经过了保修期,但责任仍然应该是开发商,反之,既使公共排污管在保修期之内,但排污管的实际状况既不存在设计缺陷,也不存在施工缺陷,其责任主体也不是开发商了。经总结,笔者认为有关排污管堵塞是否属开发商的责任,可参照表(1—1)执行。

公共排污管堵塞责任主体之开发商责任划分

 

保修期准则

事实性准则

保修

期内

保修

期外

标准

依据

坡度不够或倒坡

0.007/0.004

<居住小区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排污管管径过小

150 mm/200 mm

<居住小区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排污管距离过长

20M/30M

<居住小区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管道未接通

\

\

外力造成管道变形

×

\

\

管道腐蚀

×

\

\

管道接头脱接

×

\

\

管道中间凹陷

×

\

\

说明:“√”表示是开发商的责任,“×”表示不是开发商的责任。

表(1—1)

 

责任主体二:业主责任

房屋公共排污管,一般是供楼上楼下等相邻业主排放污水的设施,是相邻业主公共设施之一,并属于相邻业主共同所有。公共排污管除因设计和施工缺陷原因可能引起堵塞外,业主的不文明使用和业主不配合维修,同样会造成排污管堵塞引发损失的情况。

实际工作中,我们疏通堵塞的排污管时,经常会疏通出水泥块、泡沫剂、卫生巾、刷子、塑料瓶、塑料袋等物品,给人的感觉,似乎排污管道是垃圾桶。当然,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些业主(包括装修人员)也是无意而为之,但排污管堵塞造成相邻业主损失的事实确实严重的。通常公共排污管的用户有几户、十几户、有的甚至是几十上百户,一旦出现损失,很难追查到具体的责任人。根据《民法通则》第八十三条,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造成堵塞的排污管是公用设施,相邻业主都有对其维修和保护的义务,如因相邻用户不文明使用原因,造成相邻业主受损,在无法确定具体责任人,而相邻可能的责任业主又不能证明自己对相邻业主造成的损失没有过错的情况下,依据公平原则相邻业主应停止侵害,赔偿损失。

由业主原因造成排污管堵塞损失问题,除上述不文明使用的情况外,相邻业主的不配合,也是引发排污管堵塞并产生损失的重要原因。

如某栋二楼业主的下水发生堵塞,需要到一楼进行疏通,但一楼业主因各种原因,不予配合甚至是阻止疏通,并最终造成了二楼业主室内淹水受损,根据《民法通则》第83条和《物权法》第84条的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在处理相邻关系时应当遵循 “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16字方针;及《武汉市住宅区物业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维修时,相关业主应当予以配合。因相关业主阻挠维修造成其他业主财产损失的,行为人应当负责赔偿。”的规定,该栋一楼业主应当赔偿二楼业主的淹水损失。有关公共排污管道堵塞责任主体之业主责任划分可参照表(2—1)执行。

公共排污管堵塞责任主体之业主责任划分

序号

具体原因

责任主体

1

装修原因

胶织物如白乳胶、泡沫剂;凝聚物如水泥、油漆、涂料等流入排污管

相邻可能业主(住户)

2

生活原因

衣物、卫生巾、刷子等物品掉入下水管;

相邻可能业主(住户)

3

/

使用人不配合,阻挠维修(疏通)

不配合业主  (住户)

表(2—1)

 

责任主体三:物业责任

实践中,一些物业管理者认为,依据物权法第七十二条,“业主对建筑物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权利,承担义务;不得以放弃权利不履行义务。”的规定,片面的认为包括排污管在内的属于业主的共用设施,出现问题,其责任就是业主。其实并非如此,笔者以为,物权法对有关共有部分的权利、义务的确定只是物权的主体资格的确定,而并非物业管理责任的划分。共有部分的权利和义务属相应业主所有没有错,但根据《物业法》、《物业管理条例》的相关约定,业主可以将属于业主共有的并共同应尽义务的共用设施,如共用排污管道的维护管理交由物业管理企业负责。其具体的维护管理细节,及承担的责任,通常是以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的形式约定的。

以建设部制定的格式合同为例,格式合同中约定共用的上下水管道、落水管属委托物业服务的内容之一,并约定有房屋共用设施、设备小修、养护费用,由物业承担。根据该约定,公共排污管的维修养护责任就是物业管理企业。当然约定了物业管理企业为维修养护责任单位,仍还不能绝对的认为排污管出现问题其责任就一定是物业管理企业。具体的还需关注合同的细节约定。如合同细则约定:“排污管堵塞的一切责任均有物管企业承担”,则物业企业必须承担一切责任,无论是使用不当还是管理不当;进而言之,倘若合同约定:“物业需半年对公共排污管进行检查清理1次,对业主的及修需在6小时内解决”等,只要物业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定期检查落实了,应急维修到位了,自然也就不存在责任可言。

需要补充的是,格式合同中同样也约定大中修由业主承担;更新费用,由业主承担等内容。因此,倘若公共排污管出现需要大修、中修及更新改造的情况,首先物业需及时向业委会申请启用维修资金,并根据具体情况迅速安排维修、改造或更换排污管。但倘若申报过程中,出现业委会不重视、不配合、甚至是阻挠的情况,其出现问题,物业公司是可以不承担责任的。

总之,笔者认为,有关排污管堵塞是否属物业企业的责任,主要看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具体公共排污管道堵塞责任主体之物业责任划分可参照表(3—1)执行。

公共排污管道堵塞责任主体之物业责任划分

序号

具体原因

责任主体

1

定期性检查未落实

物业

2

急修不及时

物业

3

大中修及更新改造受阻挠

非物业责任

4

大中修及更新改造未申报

物业

表(3—1)

当然,以上分析只是分别从排污管道的建设、使用、管理等单位独自角度进行的。实际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同时出现某两者都承担责任的情况,如物业和业主的责任、业主和开发商的责任等。但分析判定的过程,仍然是按照本文的主题观点和方法进行。出现多个责任主体,说明有多个过失主体。

正如文章开头所写的,笔者总结排污管堵塞的责任,就是要分清责任主体、过失主体,从而为开发商、业主、物业各自规避自身的责任,规范自身行为,带来帮助。

最后笔者还要特别强调,有关排污管堵塞的问题,能判定好责任其实并非是处理该问题的最高境界,处理该问题的最高境界应该是防患于未然。特别是一线的物业管理者,我们要在物业的前期介入中,协助开发商合理的做好排污管的设计和施工;我们要在物业投入使用后,引导广大业主养成良好的上下水使用习惯;我们要在物业管理过程中,严格执行合同约定的排污管维修保养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公共排污管道不堵塞或少堵塞的利好局面和至高境界。

 

(作者单位:武汉南国置业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武汉市美好家园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洪山区珞狮南路雄楚广场A4栋6楼        电话:027-87750488     邮箱:mhjywy@163.com          ICP备鄂:091985021

微信订阅号